孙丕恕:平台+服务构建数据社会化大生态
- +1 你赞过了
无论是“互联网+时代”、 “云计算时代”、 “物联网时代”还是“大数据时代”,这些所谓的“时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数据。
不管是传统行业的转型,还是新兴产业的革新,这些产业变革的背后都是数据在驱动。这也就是我们身处一个数据时代。于是,浪潮提出了“数据社会化”的理念。
何为“数据社会化”?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在Inspur World 2016上表示,数据社会化的状态可以简单归结为“两个人人”,人人使用并受益于数据,人人产生并贡献数据。每个个人和组织都既是数据的消费者,又是数据的生产者。
数据流通是“数据社会化”的核心
孙丕恕表示,从浪潮的实践来看,要实行数据社会化这一目标,就要以计算作为关键,以云打造承载环境,而最为核心的则是让数据流通起来。
而我们看数据流通涉及多个环节,比如数据收集、数据共享、数据交易、数据交付等。正是由于涉及的环节众多,所以单一的产品和方案已经难以满足需求,需要构建能够高效整合资源、满足复杂、弹性需求的 “大平台模式”。
“就大平台模式本身而言,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都是其关键组件。”孙丕恕说。
在笔者看来,其实正是这些新兴技术促进了数据的激增,而数据无法转化为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的资产,所谓的数据社会化也只是空谈。所以,孙丕恕认为,为了实现数据流通,将数据变为资源、再从资源变为资产、由资产创造价值。
如何拥抱“数据社会化”?
关于如何拥抱“数据社会化”,孙丕恕认为,数据社会化需要大平台模式,而“大平台模式”的关键计算力支持下,不同属性、不同格式、来源丰富的可流通数据被吸纳、整合、存储,实现“数据资源化”; 接下来,数据资源在平台的支撑下,完成采集、共享、交易到最后数据的交付,实现流通,完成“数据商品化”;最终通过数据流通实现数据资源的输出,让数据共享并与应用进行有效对接。
从上述观点,我们看到数据社会化需要计算力的支持,计算的泛在化使计算成为实现数据社会化的关键。浪潮认为,计算形态将呈现关键业务计算、智慧计算和科学计算这三种典型产业形态。
为此,浪潮制定了以“计算+”为核心的生态体系,聚焦三大计算,依托完善的软硬件产品线,形成包括可重构的硬件、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操作系统、大数据处理平台在内的“计算+”基础软硬件产品布局,为实现数据社会化提供计算支撑。
同时,数据社会化需要强大的IT保障和服务环境——云环境。云化不仅为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提供助力,同时也驱动着行业、企业新形态、新模式的发展。
在云化方面,浪潮在政务云方面的布局可圈可点。浪潮基于多年的政府数据资源平台建设经验和对政务业务的深刻理解,结合大数据技术,提炼形成了政府大数据中心数据整合路径——数据治理、互联互通和数据汇聚,即“理目录、搭平台、聚数据”。目前,浪潮为包括重庆、贵州、济南在内的全国多市政务云及大数据实践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数据社会化需要计算和云的支撑。于是要想抓住数据社会化的时代机遇,就需要企业自身制定相应的策略。对于浪潮来说就是平台+服务构建数据社会化大生态。
平台+服务构建数据社会化大生态
围绕数据流通这一核心,浪潮通过提供两个平台——“计算+”平台和ERP平台,以及两个服务——政务云服务和大数据资源服务,构建数据社会化大生态。
在计算+方面,浪潮构建了基础设施平台(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云海操作系统(云海OS)、大数据平台(浪潮IOP平台、云海卓数)。而ERP平台和和政务云服务能力则共同形成了浪潮的行业驱动能力。
基于开放平台(GSP+)构建的新一代浪潮ERP平台产品,浪潮将积极驱动以大企业、以及政务行业为代表的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在数据流通之下,实现数据打通、共享、应用,最终助力实现智慧企业和智慧城市的构建。
在创新源输出能力方面,浪潮依托天元数据网和卓数云库,向不同需求方提供大数据资源服务。为此,浪潮提出了“公司+创客”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并且进一步地把“创客”分为A、B创客,数据应用为A创客,数据生产为B创客。为助力大数据产业的繁荣发展,为AB创客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同时,浪潮也发布了“百城万客——浪潮大数据双创行动计划”。浪潮期望通过投资100亿,规划成立100个数据所,在100个城市建设100个创客中心,支持10000个A创客,能够带动100万创客的就业。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