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锐联通推进全球首个5G R16 Ready终端落地 5G距离定义中的完全体还有多远?
- +1 你赞过了
早在2019年就通过智能手机走向大众的5G通信技术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概念,但许多人可能不清楚,这一技术到目前为止的应用并未达到它在标准制定之初规划的完全水平。一些用户应该能隐约感觉到,包括5G手机在内,应用了5G通信技术的产品并未给我们带来太多惊喜,而仅仅是移动网络的带宽提升。这其实与5G标准设计之初规划的三大应用有关,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应用属于其中的eMBB(增强移动宽带),还有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连接)与mMTC(大规模机器通信)两类场景正等待着软硬件水平的提升循序渐进得到应用。
在通信领域权威的全球标准化组织3GPP在制定通信协议标准时往往采用R+数字来命名,目前常见的手机等设备5G通信使用的就是R15标准,对应了5G场景之一的eMBB。那么接下来的R16、R17等标准显然就是瞄准了URLLC与mMTC来制定和落实的。2020年7月,3GPP宣布了R16标准冻结,意味着5G R16已经来到落地前的临门一脚。
时间过去一年来到近日,紫光展锐联合中国联通,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个基于3GPP R16标准的eMBB+uRLLC+IIoT(工业物联网)的端到端业务验证,为5G R16商用奠定了基础。
那么R16标准究竟有哪些技术特性呢?这一点要从其对应的场景来解释。从uRLLC这个名称就能够很直观的看出,5G技术在工业等行业领域的应用需要其具有高可靠性、低时延的特性。相比常规WiFi等无线连接技术的数十甚至上百毫秒时延水平,5G R16标准能够使端到端的时延低至5毫秒,这对于工业制造、电网控制等涉及高精度时间同步的应用场景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技术,也对未来的精确信号定位等技术有很大帮助。在可靠性增强方面,R16标准可支持四路PDCP复制数据传输,对比R15标准的双路,通过多条传输链路的冗余来提升复杂环境下无线数据传输的质量,提升其可靠性。
R16标准在行业应用中还有一个关键特性,就是能够基于5G架构部署专用的非公共网络。在独立部署模式下从基站到核心再到平台和终端的整个5G局域网络都能与公网隔离,满足工业领域严苛的数据安全、低时延和高可靠性需求。
即将走向应用的5G R16标准在工业物联网上的技术特性,其实已经敲开了最后一个场景——mMTC大规模机器通信的大门,展现真正的万物互联图景,这也是设想中可能于明年6月冻结的R17标准需要完成的事。R15为5G带来高带宽,R16带来低时延、高可靠、局域网,R17则需要可控成本的窄带宽5G,兼具低时延、高可靠和局域网等技术特性,来实现各类终端设备更广泛的5G覆盖。这些设备可能是城市、公共生活中最常见的组成部分:路灯、指示牌、摄像头、交通信号等等,它们不需要常规5G设备那么高的带宽,但需要低功耗、低成本、小体积、低延时、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特征,同时出于兼容性与便于安装的目的接入5G,与我们使用的5G终端进行交互,赋能智慧城市和更高效的社会。
在可见的未来,通过R16乃至R17等标准的落地和广泛应用,5G才能成为将自身变成我们一开始想象中的模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这个出发点。从eMBB到uRLLC再到mMTC,从个人到行业再到社会,5G技术的起步和发展历程与我们的生活形态有着奇特的对应关系,期待紫光展锐与中国联通5G R16 Ready终端的落地应用能够为工业物联网带来新气象,推动5G向更广泛的场景发展。
3GPP发布的R17与R18时间表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